金寨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的相关文件精神,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针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对辖区有需求服务的持证残疾人进行相应的康复服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相关文件精神,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金寨县针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MK体育官网入口对辖区有需求服务的持证残疾人进行相应的康复服务,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服务。
一是利用残疾人康复站的各种器材进行康复训练,在残疾人自愿、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前往卫生室,由村医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二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履约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能实现降低残疾级别和防止残疾进一步加重的效果。
2013年,在外打工的袁先生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从此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经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那时,他只能躺在床上,医生告诉他要想起来,就要坚持做康复训练。一开始,在家里人和村医的帮助下,他坚持在家做康复训练,慢慢地有所好转,能起来下地行走。虽然有所进步,医生还是告诉他,如果不想让病情加重,要坚持进行做康复训练。
2016年,金寨县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医孙医生成了袁先生的家庭签约医生。日常由村医定期来到家里给他测量血压、指导居家训练和护理。同时,孙医生还告诉袁先生,村卫生室有专门的康复室,里面有很多针对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器材,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在村医的指导下,袁先生定期来到离家不远的村卫生室,利用康复服务室的康复器材进行腿部力量的康复训练。这样的训练他坚持了好多年。从不能起到站起来行走,袁先生经历了一个个艰难的过程。 从此,村医孙医生不仅是袁先生的家庭签约医生,还是他的精准康复服指导员。
康复室都是工作日全天开放,有需求的残疾人可以自己或者在监护人的陪伴下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村医也会对残疾人进行训练指导帮助。有器材辅助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像袁先生这样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恢复。
针对重度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通过定期指导监护人如何做好残疾人居家护理(如预防褥疮)、日间照料(如合理膳食、个人卫生)服务,以此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古碑镇袁岭村的村民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李女士因为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造成了肢体二级残疾,长期坐轮椅,不能行走,康复训练对她已经效果甚微。村医袁自新便定期去她家为她测量血压,指导用药,指导她的丈夫对她进行护理,主要是预防褥疮,日间照料,做好个人卫生,提高她的生活质量。这么多年,在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政策的关照和丈夫的精心照料下,李女士没有出现褥疮,病情也没有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针对他们的致残原因(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他们规范用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带来的再次致残打击。
袁先生,因脑梗塞致残,同时患有高血压,除指导日常的康复训练外,村医定期为他测量血压、指导用药,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目前血压控制较好。
2021年5月,五保户袁先生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由女儿进行护理,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出现褥疮,小便全靠导尿。村康复指导员定期上门测量血压、指导用药,换药(防褥疮),卫生院团队每月至少上门更换导尿管3次,并进行冲洗,为其提供贴心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指导员通过将心比心,充分考虑残疾人需求,真正做到关爱残疾人,不歧视残疾人,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此提高康复的效果和意义。
在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过程中,发现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等是主要致残原因。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他们规范用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带来的再次致残打击。同时积极做好预防各种慢性病,通过开展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基本医疗服务,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残疾发生率。根据《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确定服务内容,通过政府主导,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为残疾人提供“5+X”服务。其中“5”为“规定动作”,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康复知识宣传、对残疾人或其监护人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和基本康复服务训练指导。“X”为“自选动作”。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级包四型),把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巡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随访有机结合起来,使康复服务落到实处,让这些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