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路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MK体育平台也是实现健康关口前移的关键路径。然而,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政策与规划不足、融合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以及基础设施匮乏等。”对此,陕西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建设,是推动这一融合的有力抓手。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居民健康意识,还能促进城乡社区的体卫融合,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加油站’。”如何建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认为,要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在城市社区,要着重打造标准化、智能化体育场馆;在农村社区,将运动基础设施修建与绿水青山充分融合。另外,要结合区域发展程度,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县,先试先行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形成标准化模式后,再在社区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推行。同时,还要区分个体化差异开展,通过鼓励医疗机构、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科研机构等下沉社区,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年龄、身体状况差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运动健康服务。
“对于建好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建议,要打造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行机制,从政策制定、落实执行、具体操作三个层面强化组织保障。在政策制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体育、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责与任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事项推进有牵头、有回应。在落实执行方面,通过推进医疗机构、高等体育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协作,打造医疗保障、健康专业、服务全面的组织网络,并出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行监管与评估标准,定期开展评定,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动态化需求应对。在具体操作方面,以社区为牵头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联系服务网络单位,组织健康管理团队和运动指导人员,开展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健康服务。
“推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还建议,提高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加强体卫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常规课程教育中,加大对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康复、运动处方等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运动健康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充分利用政策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体育类和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交叉学习相关课程,为医学类毕业生结合体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临床诊疗工作、MK体育平台为体育类毕业生结合医学手段与方法开展社区运动康复工作打下理论基础。